首頁最新消息最新消息

最新消息

2025
08.06
不動產總量管制政策預計延至年底

近期房市動盪不安,從預售屋解約潮、中小建商倒閉潮,到銀行核貸放款趨緩,一波波連鎖反應持續擴大。然而,儘管市場壓力浮現,據大型房貸銀行評估,中央銀行在今年9月理監事會議中,仍不太可能鬆綁不動產信用管制措施,整體「不動產總量管制」政策預計將延續至年底,僅可能針對個別情況進行微幅調整。

面對近日傳出的預售屋大量解約潮,官員表示,這是因貸款期待與實際成數的落差所導致。行銷期間消費者購屋但實際並未事先與銀行進件或確認核貸條件。待建案完工、買方進行申貸時,才發現實際僅能核貸五至六成,最慘的是買方無法貸款,只能選擇解約。

據公股銀行高層指出,導致當前預售市場壓力劇增的三大主因包括:

  1. 房市價跌量縮:市場進入盤整期,價格與交易量雙雙下修。
  2. 貸放速度趨緩:銀行對不動產集中度控管趨嚴,核貸與撥款進度普遍延後。
  3. 貸款成數縮減、利率升高:實際核貸成數低於預期,自備款壓力攀升,且新貸利率明顯上揚。

這三股壓力同時湧現,使得原本規劃接屋的預售買方難以承擔最後一哩的資金缺口,形成一波又一波解約潮。不過,銀行界普遍認為,目前仍屬個案現象,尚未構成全面性風暴。

回顧央行於2024年所實施的「限貸令」,其目的在於降低銀行對不動產的資產曝險,避免信貸過度集中於房市,造成系統性風險。迄今成效初步顯現,房市投機氣氛降溫,價格漲勢收斂。

公股銀高層指出,預售解約潮與核貸放緩其實是央行政策逐步奏效的表現,短期內無法期待房貸審核速度大幅加快;同時,大型房貸銀行主管也預估,今年下半年央行不太可能放鬆信用管制措施,以免打亂剛降溫的市場結構,「避免讓野火春風吹又生」。

央行官員補充,目前不動產總量管制採「銀行自主控管機制」,並未明文限制特定不動產類型貸款比例(如土建融或住宅房貸),而是授權銀行依自身風險承擔能力調整授信策略。未來僅會針對確實受影響的弱勢族群或特定情境,進行小幅度、滾動式檢討與調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