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
08.04
|
預售屋掀解約熱潮 購屋族陷資金斷裂困境
|
台灣預售屋市場正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解約風暴。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指出,這波「解約潮」起於新青安貸款政策激起的購屋熱潮,卻又迅速遭遇銀行限貸機制的現實反撲,「限貸令」猶如無形防火牆,讓原本信心滿滿的購屋族陷入資金斷裂的深淵。
自2023年底起,政府推出新青安貸款以鼓勵首購族進場,成功刺激預售市場。然而,面對房市過熱與資產泡沫風險,金融監管機構自2024年起祭出多項「限貸措施」,大幅壓縮貸款成數,對非自住需求者祭出更嚴格的審查與控管。
對消費者而言,這樣的政策轉向所帶來的衝擊無疑是劇烈的。許多於2021至2023年間簽約購買預售屋的自住型買家,原本預期可順利核貸七至八成,卻在交屋時被銀行告知僅核貸六成五,甚至更低。以千萬總價的住宅為例,動輒多出二至三百萬元的資金缺口,讓不少家庭措手不及。
由於預售合約簽訂時間長、資金規劃早已固定,多數人無力短時間內籌出額外資金,唯有選擇「解約」。然而,這也意味著需承擔高額違約金,往往高達總價款15%,對一般家庭而言已是雪上加霜。
根據《平均地權條例》第47條,預售屋未辦理第一次移轉登記前不得轉售,原意為防止炒作,穩定市場。如今卻反成阻力,使已簽約卻無法履約的買方無從轉售,建商則雖得回原屋,卻也難以在冷卻的市場中重新找到買家。買賣雙方均陷於法律與市場雙重困境中,形成惡性循環。
在這波解約潮中,不僅體現出政策變動對一般購屋者資金槓桿的壓力,也暴露出台灣預售制度對於買賣雙方權益保護的不足。面對即將到來的交屋高峰與利率高原期,如何讓制度更具彈性、提升資訊透明度與合約彈性,成為各界迫切關注的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