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最新消息最新消息

最新消息

2025
04.30
央行:房價大跌恐增加金融機構信用風險

央行理事:若房價突大跌、恐增加金融機構信用風險

中央銀行理事示警,34家本國銀行提報的不動產貸款集中度預估控管目標均緩步向下,房價雖仍上漲但幅度已趨緩。希望房市能夠軟著陸,如果房價突然大幅下跌,鑑於銀行不動產放款集中度仍高,恐將增加金融機構的信用風險。央行30日公布第1季理監事會貨幣政策議事錄摘要,全體理事經考量國內外各項因素後,均贊同維持政策利率不變與現行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。

央行理事表示:過去四年建商累計大量戶預售屋,且在去年、今年或未來幾年將陸續交屋,致新增預售屋貸款需求增加。雖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及銀行自主控管不動產貸款總量等下降中,惟調整過程恐需要較長時間。目前民眾的房貸資金需求仍高,惟銀行可提供的房貸資金受限,且房貸利率亦處於較高水準,未來應特別注意購屋貸款資金供需差距是否過大等問題。

另外,購屋貸款利率上升,另有一重要涵義是貸款利率差別化的現象,亦即多戶貸款的利率高於1屋貸款的利率,此進一步反映信用資源在不動產間的配置狀況,且信用資源本應優先提供給有自住需求的民眾。其次,房市交易量縮,必將減少房屋修繕及家庭支出,也可能限縮營建工程的投資,均影響民間消費及投資支出,未來應密切關注房市量價衝擊對實質經濟活動之影響。

多位理事都指出,央行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在遏止炒房、房地產市場降溫、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下降等成效已顯現,故贊同維持管制措施不變,未來宜持續觀察。

在今年首季理監事會議上,數位理事對國內外不確定性因素及其影響表達看法。有理事指出,台灣長期處於低利率、資金充沛的環境,一方面會外溢至房地產市場,造成房價持續上漲;另一方面,在通膨率升高時,會讓實質利率呈現負值。目前國內通膨率雖趨緩,惟公用事業費率調漲、當前外食及房租類CPI年增率預期持續上升,恐進一步引發民眾通膨預期上升。而美國關稅政策是否會引發美國及全球經濟衰退及通膨,尚待觀察,故維持政策利率不變是目前最合理的選擇。但在國內通膨持續性仍高下,若緊縮力道再加大一些,亦樂觀其成;維持政策利率不變,恐導致我國通膨率維持在2%以上的情況再持續一段期間。